欢迎光临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开学季】新学期新气象 法律伴我成长

时间:2021-09-02 阅读:978

9月1日

朋友圈一片

“神兽回笼

(zhong)天(yu)同(jie)庆(tuo)”

的祥和气氛

开学季来临,

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更好地保护自己,

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 ——

和法律约会吧!

 

关于未成年人

法律上对于未成年人是怎样定义的?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而且,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这些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将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因此,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同等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答题闯关,增长见识吧!


问:有同学放学后把我堵在小巷子向我要钱,我不给就找人打我,还不许我告诉任何人,我应该(  )

A.面子最重要,找人打回去

B.及时告知老师、父母,或拨打110报警

法官说法:这是明显的敲诈勒索行为。情节较轻者将受到治安处罚,严重的就涉嫌刑事犯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问:在一名中学生的生日聚会上,一名毒贩在KTV里诱骗同学吸毒,我应该

(  )

A.对此充满好奇,先试试看

B.及时远离,洁身自好。

法官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问:我的几名朋友因为缺钱花,结伙持械在路边抢劫了他人财物要求到我家“躲风头”,我应该(  )

A.好朋友就要讲义气,让他们到家里躲避

B.拒绝他们的请求,规劝朋友自首

法官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问:社会不良青年引诱我帮忙盗窃同学财物,我应该(  )

A.我只是帮忙望风,不算参与犯罪

B.及时报告老师,不与不良青年为伍

法官说法:盗窃活动中,负责把风的人首先要认定其在盗窃活动中的作用,再依据盗窃的数额判刑,如果是从犯的,可以减轻、从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问:我因为琐事和同学起了争执,同学为此怀恨在心,联合同学孤立我并对我拳打脚踢,我应该(

A.忍气吞声,时间久了就好了

B.这是校园霸凌,告诉老师和家长

法官说法: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提起校园欺凌,可能很多人以为打人才算。其实不然,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一方故意殴打、欺负、侮辱或控制另一方的攻击行为,结果造成另一方身体受伤、精神受损或财产受损。一些校园欺凌看似“并不严重”,如不及时遏制,最终可能发生想象不到的严重后果。如果孩子出现“校园欺凌信号”,学校、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干预;对学生来说,遭遇校园欺凌后不要胆小怕事,更不要觉得“是自己犯了错才会被欺凌”,要立即告知老师和家长,并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才是正确操作!

法律,像一双眼睛,在成长的道路上可以指明方向;

法律,像一鸣警钟,在深陷囫囵时可以警醒自我。

法律意识要从小培养,在新学期里祝愿同学们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早日成长为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