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贝贝:守望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5-10-09 阅读:562
“不让法律文书成为法律白条是每一位执行法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执行法官,覃贝贝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2010年,怀揣司法为民的法律情怀,覃贝贝踏入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法院,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审判员、再到如今的执行局副局长,他用十余年光阴书写蜕变。近三年间,他个人办理执行案件1206件,执结率达98.26%,执行到位金额8229万元。由于成绩突出,覃贝贝多次被评为全院“办案能手”,被区政府评为2020—2022年度“劳动模范”,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践行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理念,以实际行动将群众的胜诉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穿透式”思维:破局执行难的智慧担当
法院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5年6月,一封来自“老熟人”何某的信访件经由中央巡视组转至法院,摆在了执行法官覃贝贝的案头。这封信访件打破了日常工作的平静,也考验着执行法官的智慧与担当。
何某从某建设公司离职后,一直被拖欠8万余元工资及经济补偿金。虽然劳动仲裁裁决支持了她的诉求,但该公司以“无资金”为由拒绝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覃贝贝发现该公司已涉多起诉讼,涉案标的超千万元,其名下房产均已被抵押且进入司法拍卖程序,何某无法参与分配。
面对这一典型“执行难”案件,覃贝贝没有轻言放弃。他先后尝试了多种传统执行手段:与被执行公司法人李某沟通,明确告知其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责任;奔赴武汉核查该公司在项目发包方的到期债权;依法审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的可能性。然而,这些努力均因各种法律障碍未能奏效。
面对僵局,覃贝贝将信访件放在案头最显眼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未尽之责”。“劳动者的血汗钱不能拖!必须尽快帮申请人追回欠薪!”他在执行局例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
覃贝贝重新研判卷宗、梳理案情,发现李某作为行业资深从业者,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他果断跳出传统执行模式,采取“穿透式”执行思维,细致走访李某的社会关系网,主动与潜在协助人对接,阐明案件情况及法律后果。这一创新举措最终说服几名案外人基于社会责任和友情筹集了5万元支付欠款。
在深入走访中,覃贝贝还发现该公司实际管理权已移交李某侄子这一关键信息。他立即转向与实际管理者沟通,明确告知拒不配合执行将承担的法律后果。在确凿证据和强制执行威慑下,李某侄子主动承担了剩余执行款项。
当何某拿到拖欠已久的工资时,她不仅申请息诉罢访,更对覃贝贝表达了由衷感谢。
司法暖民:解民生症结,送法治微光
执行工作从来不只是法律程序的机械推进,更是对群众急难愁盼的用心回应。执行“解”的是民生症结,“送”的是法治微光。
“李某又来立案了……”立案庭的小王无奈地叹气。这已是李某一年内第5次因抚养费纠纷走进法院。
故事要从李某与前夫张某的离婚说起。两人约定孩子由李某抚养,张某按月支付抚养费,可离婚后积压的怨气成了横在两人之间的高墙——每次交涉必剑拔弩张,张某索性用拖延支付抚养费的方式“对抗”,李某则被彻底激怒,只要款项晚到一天,就立刻到法院立案,要求判决张某支付延迟利息。一年多来,区法院的执行员们为这桩“拉锯战”苦不堪言。
2025年3月,李某的执行案件再次分配到覃贝贝手中。翻阅案卷时,覃贝贝敏锐地意识到:反复立案不仅严重浪费司法资源,“治标不治本”的判决更是在一次次撕裂亲子关系。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先解开两人心中的“结”。
面对情绪激动的李某,覃贝贝没有只谈法律条文,而是从孩子的角度轻声劝解:“你们闹得越僵,孩子在亲戚朋友面前越抬不起头。既然给不了完整的家,能不能试着给孩子留下‘顾大局、有担当’的父母形象?”这番话戳中了李某的软肋,她的情绪渐渐平复。
另一边,覃贝贝主动联系张某的工作单位,在单位领导、工会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共同协调下,张某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拖延不仅违法,更伤害了孩子,当场承诺今后会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
案子虽结,覃贝贝却没放下心。“抚养费和探望权是持续性义务,一次执行不可能一劳永逸。”他主动添加了李某与张某的微信,当起了“权益监督员”——定期回访了解情况,偶尔在两人产生小摩擦时及时疏导。自此之后,李某再也没有因抚养费问题走进法院。
“没有小案子,只有不用心的办案人。每一起民生纠纷都有它的特殊性,法律不是冰冷的尺子,而是化解矛盾的桥梁。”覃贝贝常说,办好每一件“小事”,找到每个案件的“最优解”,才能为身处困境的当事人点亮“一盏灯”,让公平正义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十年攻坚:坚韧执着化解陈年积案
2023年,覃贝贝接手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这是一起横跨十年、涉及20余人近亿元欠款的“钉子案”,被执行人的规避、财产的空壳、信访的压力,层层阻碍让执行之路举步维艰。
2011年,某公司为扩大经营,向杨某等20余人借款近一亿元。借款到期后,公司无力偿还,债权人陆续诉至法院,判决生效后,执行却陷入了“死局”:该公司深陷拆迁补偿纠纷,账上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法定代表人李某为逃避执行故意拖延不签征收补偿协议,对法院执行避而不见,彻底切断了债权人的回款希望。
走投无路的杨某,此后数年踏上了劳心耗力的信访之路,这笔欠款成了压在20余户家庭心头的巨石。面对这起掺杂信访矛盾、被执行人消极对抗的复杂案件,覃贝贝没有退缩,却也屡屡碰壁:多次登门寻找李某,对方避而不见;将其传唤至法院耐心释法说理,李某依旧态度强硬,以“没钱”为由拒绝配合,执行工作一度停滞。
为打破僵局,覃贝贝果断依法对李某采取强制拘留措施。三天的拘留,终于让李某意识到法律的威严不可触碰,主动申请提前解除拘留措施、协商还款计划,并承诺一个月内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但执行的难题并未就此解决——即便覃贝贝积极联动当地政府、拆迁征收部门,最终仅执行到位800余万元,对于近亿元的总标的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屋漏偏逢连夜雨,长期资金短缺让某公司内部彻底瓦解,股东纷纷提起清算诉讼,案件又添新的变数。覃贝贝没有让执行再次“搁浅”,他第一时间主动向清算组报送案件详情,推动20余名申请执行人全部进入清算组。经过整整一年的艰难清算,在无数次的沟通协调、信息核对后,杨某等20余人终于拿到了盼了十年的执行款,挽回了部分损失。
当杨某将印着感谢话语的锦旗送到覃贝贝手中时,这起耗时久、阻力大、涉及面广的“骨头案”,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也在这场跨越十年的执行攻坚中,得到了最有力的彰显。
“要永葆初心,也要激情常在。”覃贝贝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执行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