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以案说法

骗子冒充班主任 潜伏班级群骗走两万多

时间:2021-05-19 阅读:470

学校的班级群,为家、校沟通提供了快捷的平台,但在方便大家的同时,骗子也盯上了班级群,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假“班主任”,可能就潜伏在你的身边。宜昌某小学的一个班级群突然出现两个“班主任”,这是怎么回事呢?

20208月,陈某、黎某经商议后,决定以进入学校班级QQ群冒充老师的方式实施诈骗,并约定由黎某负责提供支付宝、微信等收款二维码,黄某、张某以及罗某(另案处理)等人在明知黎某诈骗的情况下,仍向黎某提供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同年827日,陈某利用手机QQ软件加入宜昌市某学校某班家校交流群,在群内冒充班主任老师向群内学生家长发布收取“资料费896”的信息,将黄某、张某等人提供的微信、支付宝二维码转发至QQ群内,要求学生家长扫描支付。黄某、张某等人在骗得现金后,将现金通过黎某的微信或支付宝账号转至陈某的微信账号中。经查,截止2020827日,该学校有24名学生家长被骗人民币共计2万余元。

伍家岗区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黎某、黄某、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伍家岗区法院以犯诈骗罪对四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一年四个月至七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套路解析

    1.利用导航工具搜索进入各地班级微信群或通过QQ搜索进入班级QQ群。一旦微信群、QQ群审核不严,骗子就可以冒充家长加入并潜伏在群中。

    2.骗子潜伏在群内观察老师活动规律,摸清老师的上课时间、讲话方式语气,并且换成班主任的头像和微信/QQ名称,利用老师上课或不在线的时间,冒充老师在群内发布交费信息。


法官提醒: 

通过群内扫描收款二维码的交易方式存在欺诈风险,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请确认身份后再进行交易。

建议各学校班级QQ群、微信群建立严格的入群审核机制,开启群聊邀请确认(微信群管理),清除班级群中无关人员和不明身份人员,尽量不通过微信群、QQ群收取费用。

学生家长对班级群内发布的收费信息要向校方或老师核实,如遭遇骗局请及时留存证据、通知校方、报警求助。

父母为孩子的付出都是倾其所有,而骗子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进行诈骗,广大家长还需提高警惕,不要让爱变成了骗子行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