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法官手记 | “你愿意跟着爸爸还是妈妈?

时间:2024-10-23 阅读:2015

你愿意跟着爸爸还是妈妈?

一段婚姻的结束

爸爸妈妈问过孩子这个问题

身边的亲戚朋友或出于心疼

或出于看热闹

也问过这个问题

到了真正面临抉择的时候

作为法官

我也不得不问出这个残忍的问题

小鱼儿坚定的说:

“我想跟妈妈......”

 

 

01 破碎的家庭

大陈和阿慧于2008年登记结婚,婚后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生育两个女儿小蝶和小鱼儿。一家四口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然而,婚姻没有操作手册,面对生活中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大陈和阿慧逐渐失去继续走下去的信心,两人最终于2019年协商离婚。两人约定,姐姐小蝶由妈妈阿慧直接抚养,妹妹小鱼儿由爸爸大陈直接抚养。但因大陈长期在外地工作,在离婚后的两年里,小鱼儿实际依然和妈妈、姐姐生活在一起。这两年里,阿慧悉心教养两个孩子,孩子们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虽然没有父亲的陪伴小鱼儿仍有来自妈妈、姐姐的亲密关爱。

后来,由于工作变动,阿慧不得不去同省省会城市,按照计划,两个孩子都将随她一起前往。就在这时,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奶奶都站出来反对,爷爷奶奶哭诉着年纪越大越觉得孤独,希望小鱼儿能继续留在本地上完小学,对老人是一份慰藉。考虑到孩子已经在这个小学读到了五年级,孩子也愿意初中再与妈妈汇合。就这样,小鱼儿随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爸爸在宜昌工作,妈妈和姐姐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学习,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如今分居三地。

小鱼儿虽然在老家上学,但是周末和假期经常会去和妈妈姐姐相聚。得益于阿慧对小鱼儿的悉心教导,小鱼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阿慧还曾在学校作为“优秀家长”发言。

 

 02艰难的抉择

今年暑假过完,小鱼儿也即将升入初中。但是在哪里上中学的问题点燃了爸爸妈妈之间新的矛盾。按照原计划,小鱼儿应该回到妈妈所在的城市,与姐姐一起上当地的重点中学。但是爸爸认为,小鱼儿在本地生活了11年,突然改变生活和学习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成绩不利,所以大陈主张不能变更小鱼儿的抚养权,并会继续送她在本地上初中。

“你愿意跟着爸爸还是妈妈?”这段时间,小鱼儿无数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小鱼儿在大人一遍遍的询问中,变得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左右为难。看着父母一次次为了她争论不休,小鱼儿在微信里和爸爸说:“我不想老是夹在你们中间,你们两个要抢我就别问我,我不想被问,其实跟谁都一样,只不过我更喜欢妈妈而已……”“我想跟妈妈,但怕你又难过,又来问我。”

大陈认为孩子还小,现在做的决定都带着孩子气,对于孩子想跟着妈妈生活的意见,并不能改变抚养权现状。大陈和阿慧为此争论不休,达不成一致意见。眼看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不尽早解决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初中入学。阿慧当机立断,一纸诉状递交至伍家法院,要求变更小鱼儿的抚养权。

 

03管辖权异议

翻开卷宗,我能感受到一位正值青春期,情感细腻、心绪敏感的11岁少女面临这件事的压力和纠结。在这个本该享受父母关爱、窝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她却不得已必须在爸爸和妈妈之间做一个抉择。对于孩子而言,不能承受的负担。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在审理涉及孩子抚养权的案件时,慎之又慎。一个决定、一判决,可能影响孩子未来很长的人生道路,甚至一生的幸福。

大陈收到法院传票后,第一时间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认为其常年在户籍地居住生活、工作,而并非宜昌伍家岗区,宜昌这边开设的培训机构早已交由合作伙伴全权打理。阿慧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深知,一旦认定伍家法院没有管辖权并将案件移送回户籍地,案件的审理时间必将受到影响,而孩子开学在即,能否顺利办理阿慧所在城市的学籍就是个未知数了。

阿慧找到我:何法官,你一定要帮帮我,孩子初中入学报名迫在眉睫,错过这次机会,我怕影响孩子未来三年的发展。我亦身为母亲,完全能理解阿慧的良苦用心。我马上让阿慧代理人提交调查申请,并快速开具调令,在最快的时间内查明了大陈至今居住在伍家岗的相关情况。我据此依法驳回了大陈的管辖权异议,案件在短期内得以开庭审理。

 

04孩子的未来

 “离婚以后,你就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你回来看过孩子几次?你已经再婚,你对小鱼儿根本就不上心!”阿慧在法庭上表达着对大陈的不满。“孩子跟着我去大城市的重点中学,我有信心把孩子培养成才。”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早已经习惯了,这里有她熟悉的朋友。再说两边教育环境不一样,跟着你去上学,你同时管两个,你能管得过来?孩子适不适应你能打包票?”大陈同样寸步不让。听着他们你来我往的互相指责,我庆幸小鱼儿不在现场。

“变更抚养权并不单纯是父母之间的博弈,小鱼儿已年满11周岁,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我国民法典赋予了她的选择权。你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无疑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考虑到孩子已进入了敏感、情感易波动的青春期,请你们少一点自身利益的考虑,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顺势而为。”听了我的话,双方不再说话。

我当庭宣读了小鱼儿邮寄给我的亲笔《申明》,稚嫩而整齐的文字,为自己的未来作出了郑重的选择:“……这一年多,我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偶尔回来看我一下,每次回来陪我的时间都很少,我周末和假期都和妈妈和姐姐一起生活,我很喜欢跟她们在一起。我的学习都是由妈妈辅导,我希望以后一直和妈妈一起生活,我希望去妈妈那边读书,这样让我离梦想浙大更近一些。即使爸爸回到老家,我也不想和爸爸一起生活,因为他从小到大没怎么照顾过我。”同时,法庭当庭播放了小鱼儿录制的两段视频,视频中小鱼儿难掩伤心但语气坚定,表示愿意和妈妈一起生活。

看到这些,大陈的眼里露出一抹愧色。他或许意识到在没有亲自陪伴的那些日子,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也种下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孩子为了追逐自己浙大的梦想一刻也不曾松懈。而自己,强争女儿的抚养权,是为自己还是为长辈?但无疑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这些年,女儿最终选择的还是给予她更多关爱的人。大陈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但解释考虑到家里老人的意见不能以调解的形式变更抚养权,这一刻大家实质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孩子随母亲直接生活。庭审结束后,我加班加点写完了判决,大陈信守承诺没有提起上诉。

 

05全新的生活

十一国庆假期结束,我收到了阿慧寄来的感谢信和锦旗。信中阿慧告诉我,小鱼儿已经在那边顺利入学,还当上了班里的班长、并入选了学校的学生会。字字不提爱,字字都是爱。在这个极速的电子时代,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书信了,我将这封信放在了我的案头,郑重收藏起来。那边,书记员展开了鲜红的锦旗,念叨着“法理并重情义深、公平正义赞无疆”的赠言,我不仅再次感受到这份职业的独特价值和荣耀。即便再多艰辛、再多偏见,但总有你坚持下去的信念和理由。随后,阿慧的代理律师也发来了阿慧朋友圈的截图,一张是小鱼儿和妈妈在景区门口手挽着手笑容灿烂,和那个曾经忧郁、踌躇的孩子判若两人;一张是小鱼儿取得了班级第一名好成绩的喜讯。看到这些,我由衷的替阿慧母女感到高兴。

再回顾这个案件,我心里也是百味杂陈,婚姻没有操作手册,当父母再也无法忍受柴米油盐的琐碎,急于用一纸判决将过往生活画上句点时,本应被温柔以待的孩子,却极易成为父母间博弈的筹码,成了这场人生变故中最容易受伤的人。一些父母在出现抚养权争议时,往往会说“法官,你去问孩子好了,孩子说了要跟我。”多数情况,孩子确实会给出一个答案,抚养权争议也会随之解决,但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知道,孩子在面对法官做出选择的时候,会经历怎样的纠结和煎熬。

法官作为帮孩子做出最终选择的人,常常会很考验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判断。在处理抚养权案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对孩子进行询问,这些问题对于孩子而言无异于“揭伤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孩子的利益,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出最有利于孩子的判断,从而避免对幼小心灵的“二次伤害”,是我作为一名民事法院一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