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责任在肩上,执行人在路上......

时间:2025-03-21 阅读:160

他们不是审判席上敲响法槌的主角,却实现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办公室常常空置,足迹却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当人们聚焦法庭上的唇枪舌剑时,这群身着制服的执行干警正在烈日与寒风中,用脚步丈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透过三个寻常的工作片段,见证那些不为人知的执行时刻。

1

上午十点半,刑事审判庭的法槌余音未散,法警池亚林制服上的警徽还带着庭审现场的肃穆。推开调解室门的瞬间,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就抓住了他的衣袖——年逾七旬的余阿婆佝偻着背,眼里盛满被失信刺伤的痛楚。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原本已经达成了和解协议,谁知被执行人刘某却未按期履行。余阿婆不得已又找到承办人池亚林,要求强制执行。池亚林提前联系了被执行人刘某某,打算再次调解。

调解室里,被执行人刘某的狡辩愈发刺耳。"白纸黑字的和解协议你说不算数?"余阿婆突然捂住胸口,全身麻痹,苍白的嘴唇剧烈颤抖。池亚林一个箭步冲上前扶住老人,指尖已按下120的紧急呼叫键。救护车蓝光划破伍家岗区法院上空时,池亚林正用臂弯为老人筑起临时担架。

医生诊断余阿婆为心肌缺血,所幸救治及时并无大碍。当急诊室的监护仪恢复平稳律动,池亚林带着消毒水的气息重返调解室。面对依旧油盐不进的刘某,他抽出早已备好的拘留决定书:"既然调解室暖不化你这颗心,那就去拘留所冷静冷静。"

 

2

下午三点左右,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刺破午后的阳光——来电人竟是被执行人杨某。

"法官,我的停车APP定位到那辆车了!"

这个被朋友坑害的"名义车主",此刻被执行人却成了最积极的线索提供者。

原来,杨某的好友因为征信问题借用其名义贷款购买了一辆车,还款一段时间后,好友却突然断供,长时间还不上贷款又找不到好友的杨某被银行诉至法院,成为了被执行人。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利息也渐渐多了起来,面对这么多的贷款,杨某实在无能为力,只能竭尽所能帮助法院寻找案涉车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杨某的停车app上推送了停车信息,杨某马上锁定了位置并拨打了案件承办人尹志伟的电话。

尹志伟马上赶到杨某所说的停车场,车辆虽然在这里,却不见实际使用人身影,电话也无法接通,于是将案涉车辆先行拖回了法院。

得知情况的实际使用人随后联系执行法官尹志伟,并主动找到杨某进一步商议还款计划。

 

3

“法官,你们快来,我把唐某某堵在家里了。”

下午五点多,已经临近下班时间,一名当事人打来电话,请求执行干警前往执行。

这是一起标的额9万余元的建工合同纠纷案件。判决后被执行人唐某某便杳无音讯。根据申请人最新提供的唐某某位置线索,池亚林和尹志伟赶赴现场。敲开门后.....

“法官,我儿子马上就要放学了,请你们再给我点时间,我不想孩子看到我被抓的样子。”唐某某明白由于自己长时间不还钱,执行干警此行必定要将其拘留,急忙请求暂缓执行。

考虑到唐某某的孩子还小,为了不吓到孩子,池亚林在孩子回来前下楼换上了便装。

但碍于唐某某有多起案件在法院执行中,还曾被拘留,为了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经过与申请执行人商议,同意唐某某当天偿还一万元便暂不拘留。

唐某某听到后马上打电话筹钱,直至晚上八点左右终于筹集到一万元还给了申请执行人。

唐某某感激于执行干警的善意执行,也感激于申请执行人的善良,再三表示后续欠款一定尽快还清。

夜色中,警车没有鸣笛驶离小区,后视镜里映着唐某某的身影。

 

从晨光熹微到星斗满天,这些执行现场没有法庭上的慷慨陈词,却藏着更复杂的人性博弈。虽然简单的工作掠影不足以了解执行干警工作的全部,但仍能感受到他们的忙碌和敬业,只为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法律不保护权利上的沉睡者",但总有人为守护权利彻夜难眠。当越来越多的被执行人开始懂得"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真谛,那些奔波在执行路上的身影,便成了法治信仰最好的播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