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伍法英模风采录】陈艳梅:千次审判淬炼初心 法槌起落间托起法治希望

时间:2025-10-10 阅读:807

手中法槌起落,叩响的是公平正义的时代回响;笔下判决成文,镌刻的是法治文明的尊严刻度。九年扎根基层,十载逐梦法治,陈艳梅在卷宗堆叠的审判一线,以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诠释担当,让每一次司法实践都成为法治信仰的生动注脚。

2016年,陈艳梅怀揣法治梦想踏入法院大门,在审判一线默默耕耘近十载,办理案件2850余件,她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耕耘,成长为审判一线的骨干力量。从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再到民事审判庭副庭长,每一次角色转变,都是她对法治信仰的坚守;每一份沉甸甸的卷宗,都见证着她对司法公正的追求九年来,她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区委、区政府嘉奖,连续多次被评为区法院先进个人。这一项项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新时代法院青年干警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缩影。

一、受托:以专业破局,承托群众的正义期盼

“千回百转,十托九空,这一次有人托举了我的公道。”一封来自医疗损害纠纷当事人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司法公正的动容。信中那句“这一次,有人托举了我的公道”,让陈艳梅深刻读懂了法官二字的重量——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当事人沉甸甸的人生托付。

回想办理这个案件时,陈艳梅也曾感到压力山大。

收到该案后,陈艳梅深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裁判的关键点就在司法鉴定结果。可奇怪的是,该案却接连遭到三家鉴定机构退案。没有鉴定结论,案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当事人的诉求也无从落地。

面对僵局,陈艳梅没有止步于“等待”,而是主动出击。她多次联系鉴定机构,认真梳理退案理由,反复研究案件证据链。最终,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鉴定机构顾虑的证据作出明确认证结论,彻底打消了机构的顾虑,推动案件顺利进入鉴定程序。

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专程送来感谢信。“对当事人来说,走进法院不是‘赌一把’,而是把人生的一段悲欢离合托付给我们。”陈艳梅常说,法官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回应这份信任;唯有保持谦抑、秉持审慎、恪守公道,才能不负这份“受托之责”。而“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官的心要热”,也成了她刻在心底的职业准则。

二、匠心:以创新提质,打磨司法的精准刻度

民事审判无小事,家长里短的纠纷、民生保障的诉求,都需要法官以“绣花功夫”细细打磨。陈艳梅深知,司法不仅要守得住底线,更要找得到方法,她用持续的学习与创新,让审判工作既具法律的严谨,又含为民的温度。

工作之余,她从不停歇学习的脚步:啃读法学理论专著、跟踪最新立法动态、研究典型裁判案例,把业余时间变成“充电时间”,不断提升庭审驾驭能力与法律适用水平。这份对专业的执着,也让她在办案中总能发现“优化空间”。 

审理一起涉医保基金的侵权案件时,陈艳梅发现一个共性问题:部分本应由侵权人承担、不属于医保基金报销范围的费用,被违规报销后导致基金流失,却难以有效追回。她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而是主动梳理同类案件,分析问题根源,最终向医保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建立“法院+医保”联动机制。这份建议很快得到医保部门的积极回应,双方携手搭建起医保基金保护屏障,让原本的“被动追回”变成“主动退回”,从源头守护了民生“救命钱”。

在案件审查中,她还探索出一套高效实用的“三步审查法”:以“诉讼请求”为起点,追溯“请求权基础”,再厘清“法律关系”,最终确定准确案由。遇到当事人诉讼请求不当的情况,她会耐心释明法律规定,引导其调整完善诉求。这套方法不仅让庭审焦点更清晰、事实查明更精准,更从源头保障了案件审理的合法性与高效性,为每一份判决筑牢“精准基石”。

“裁判不能只停留在‘合法’,更要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看得见、得实惠’。”在陈艳梅看来,司法的人民性,就藏在这些创新与打磨的细节里。

三、为民:以温情司法,传递法治的民生温度

“法律人的浪漫,是把每个问号都打磨成圆满的句点。”面对建设工程纠纷等复杂案件,陈艳梅是敢啃“硬骨头”的专业法官;面对普通群众的急难愁盼,她更是善解“心头结”的贴心人,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情,让司法充满温度。

八旬老人因髋骨摔伤行动不便,却被十年未解决的拆迁还建房分配问题困扰。得知情况后,陈艳梅没有让老人奔波,而是带着电脑、打印机上门调解,坐在老人的病床边,一边耐心倾听诉求,一边梳理证据材料,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解开了老人多年的心结。面对患有重度肌阵挛癫痫的幼儿,因相关纠纷维权无门陈艳梅仔细研判案件后发现,调解是对孩子最有利的方式——既能快速拿到赔偿款用于治疗,又能避免漫长诉讼对家庭造成的二次伤害。她多次联系涉事保险公司,从孩子的病情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推动双方和解。孩子妈妈送来锦旗,上面“人民的好法官,百姓的贴心人”十个字,成了最温暖的肯定还有一起商品房质量纠纷:开发商交付的房屋存在多处瑕疵,通知收房后四年多仍不整改,业主起诉要求整改却因诉求不明确陷入困境。陈艳梅没有只看书面材料,而是专程前往小区实地勘验,帮业主逐一核对房屋问题,指导其明确诉讼请求。最终的判决既维护了业主权益,也让开发商心服口服,双方均息诉服判。

“小身板里藏着大能量,说话温温柔柔,却总能把法理讲进人心里。”同事们这样评价陈艳梅。而这份“以柔克刚”的力量,正来自她对“司法为民”的坚守——在判决意见初步形成后,她总会特意“跳出”法律条文,从两个维度再校验:裁判结果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契合群众朴素的正义观?

法袍在身,责任在肩。从清晨到日暮,从堆积如山的卷宗到紧张激烈的庭审现场,再到苦口婆心的调解室,陈艳梅始终坚守着司法为民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官的使命与担当。她让我们看到,司法的温度,就体现在每一次耐心地倾听中,展现在每一份公正的裁判里,更流淌在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中。

陈艳梅的九年基层路,是无数一线法院干警的缩影。他们用专业守护公正,用温情传递温度,让每一次法槌起落都承载群众期盼,让每一份判决都成为法治信仰的见证。

在伍家岗区人民法院的这片热土上,陈艳梅仍在继续前行。她用脚步丈量司法的深度,用行动诠释法官的使命,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需要正义的角落。